“一带一路”建筑保护和低碳更新专题

  • 基于改进的区间值对偶犹豫模糊集的绿色建筑方案决策

    袁沛生;田广东;Amir M. Fathollahi-Fard;高相伟;

    根据《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绿色建筑需要从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环境宜居、资源节约、社会效益和创新与提高7个指标评价和指导北京市绿色建筑的设计工作。在“一带一路”背景下,该指标体系对古建筑更新和沿线新建筑兴建都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依据北京市绿色建筑评价标准所提出的指标,提出利用改进的区间值对偶犹豫模糊集对绿色建筑的设计方案进行评价与排序,从而帮助选择最优设计方案。最后根据实例计算,验证该决策方法在绿色建筑方案决策领域的可行性。

    2024年05期 v.40;No.144 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09K]

  • 重写,特定叙事影响下的建成遗产改造

    任中琦;

    面对建成遗产被裹挟在社会文化运动中的局面,从重写及其对历史层叠的作用逻辑出发,揭示人们如何通过故意擦除和覆盖部分建成遗产的面貌,将建成遗产改造为一种叙事媒介,以帮助背后的不同势力实现各种意识形态目标。以重写的目的、对象、方式和结果为线索,通过展开“建筑片段”“建筑”“城市”3个尺度的重写案例,展示了针对建成遗产的改造如何被附加的特定叙事所影响,以及相关被重写的建成遗产又如何影响文化与社会。从而为建成遗产改造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一种审视角度,以避免重写从物质和非物质价值上对建成遗产产生破坏。

    2024年05期 v.40;No.144 9-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05K]
  • 一种基于现代夯土材料黏聚力的孔隙率测算方法

    梁智鹏;于沈尉;蒋蔚;

    孔隙率是影响现代夯土材料热工性能的重要参数,但目前常用排水置换法测得孔隙率结果误差较大,而压汞法不能高效地测得材料孔隙率,不利于现代夯土材料热工性能的量化评估。根据固体间分子吸引理论,构建了一种基于现代夯土材料黏聚力的孔隙率测算方法,并结合试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现代夯土材料的黏聚力与孔隙率之间存在对数函数关系。通过公式,得到计算孔隙率平均误差为7.06%,验证了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2024年05期 v.40;No.144 19-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4K]
  • 预制混凝土保温外墙板GFRP连接件的拉拔性能研究

    曲秀姝;刘洪萌;孙岩波;

    GFRP连接件作为连接内外叶钢筋混凝土板和中间保温层的重要部件,是影响墙体结构性能和热工性能的关键因素。利用Abaqus分析软件,采用数值方法,对4种GFRP连接件的拉拔承载力进行了研究,并对比试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之后通过参数化分析研究了混凝土强度等级、连接件锚固深度等因素对GFRP连接件拉拔承载力的影响,数值分析结果表明:GFRP连接件拉拔承载力随着混凝土强度的提高而增大,但当混凝土强度提高到C50时,增长缓慢;最大拉拔承载力随着连接件锚固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且随着深度的增加,最大拉拔承载力的增长值越大。最后,结合破坏模式对GFRP连接件拉拔承载力进行了理论分析,结合大多数构件表现出的混凝土劈裂破坏,通过数据回归方法修正了劈裂破坏椎体的形状影响系数β_h,提高了抗拔承载力公式的精确度。

    2024年05期 v.40;No.144 29-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98K]
  • 破膜压力对综合管廊燃气爆炸传播的影响

    龙渊腾;戚承志;卢春生;王泽帆;

    综合管廊应用广泛,泄漏燃气爆炸会对管廊造成严重破坏。利用燃气舱内潜在的泄爆体系,可降低爆炸冲击带来的危害,但是目前还缺乏这方面的定量研究。针对地下综合管廊中爆炸传播过程,利用Fluent软件建立了三维数值模型,模拟了不同破膜压力下火焰传播、爆炸超压、爆炸超温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随着破膜压力增加,舱内火焰最大传播速度、最大爆炸超压、最大初始温度逐渐增加,火焰在燃气舱内持续的时间增加、泄爆口处火焰速度减缓;当破膜压力小于60 kPa时,舱内最大超压为燃烧混合物泄放产生的峰值;当大于60 kPa时,外部爆炸的气体不足以阻碍内部已燃气体的泄放,舱内最大爆炸超压为二次爆炸产生的峰值。泄爆可以延缓并降低首次爆炸超温峰值的出现。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深入了解泄爆作用下综合管廊内燃气爆炸的传播规律以及为燃气舱内逃生口的设计提供参考。

    2024年05期 v.40;No.144 38-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3K]
  • 北京城六区各级医疗设施可达性与均等性评价

    张曼;杨曙睿;王晓启;

    医疗设施是城市公共服务和民生保障的重要内容。遵循北京市医疗设施相关规划发展和医疗制度要求,按照分级分类的研究思路,以不同级别的医疗设施特征和建设要求,运用改进两步移动搜索法等可达性评价方法和设施覆盖度等均等性评价方法,分别对城六区的三级医疗设施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评价,对各街道各级医疗设施的空间布局和现状服务能力有明确认识,总结并针对性提出相应改进建议,为后续北京医疗卫生方面建设提供有力参考。

    2024年05期 v.40;No.144 47-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30K]
  • 基于改进YOLOv5s的交通场景密集目标检测算法

    王志涛;张瑞菊;王坚;赵佳星;刘严涛;

    道路交通场景下目标检测任务往往由于物体相互遮挡、远处目标像素低等原因,导致检测精度低,出现漏检、误检等问题,为此提出一种改进YOLOv5s的交通场景密集目标检测模型YOLOv5-ECFK。首先,将边界框回归损失函数由CIOU替换为EIOU,提高模型评估预测框的准确性;其次,在主体网络结构中融合CBAM注意力机制,帮助网络在具有密集对象场景中找到注意力区域;然后,通过增加小尺度特征融合层和检测层,提升模型小目标检测精度;最后,使用K-means++算法重新聚类锚框,使生成的锚框更适合实验数据集,提升算法整体性能。实验数据集由公开数据集Rope3D和自制数据集联合组成。实验结果表明,最终改进算法YOLOv5-ECFK相比于YOLOv5s、mAP@0.5/%和mAP@0.5:0.95/%分别提升3.4%、2.7%,Precision和Recall分别提升3.5%、1.3%,最终改进算法对道路交通场景下的密集目标具有优秀的检测效果。

    2024年05期 v.40;No.144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 压实含水率对黏土路基填料动力回弹模量影响研究

    亓帅;马伟;索智;汪晶;刘锦辉;

    黏土是一种常用的路基填料。现场施工中,受降雨、蒸发等的影响,黏土路基填料通常在宽含水率范围下(包括最优含水率及其干湿侧)完成压实,形成情况各异的微观骨架,动力荷载作用下呈现出不同刚度特性。对5种压实含水率的黏土路基填料开展了动力回弹模量和微观结构研究,结果表明:当土体在最优含水率w_(opt)及其干侧压实时,土骨架为团粒-团粒接触结构,孔隙分布呈现双峰特性;当土体在最优含水率w_(opt)湿侧压实时,土骨架为颗粒-颗粒接触结构,孔隙分布呈现单峰特性。回弹变形ε_(1r)和回弹模量M_r在不同压实含水率下随振次的变化规律相近,在加载初始阶段呈现迅速变化(减小/增大)的趋势,后随加载次数增加逐步趋于稳定。ε_(1r)和M_r随压实含水率的增大分别呈现“倒钟型”和“钟型”的曲线变化趋势;特征含水率w_(-cha)定义于曲线转折点处,将ε_(1r)和M_r的变化分为2个阶段:当w<w_(opt),w增大导致ε_(1r)下降和M_r上升;当w≥w_(opt),w增大导致ε_(1r)上升和M_r下降,该规律可归因于团粒和基质吸力的变化。土体刚度在w_(opt)干侧和湿侧均小于w_(opt)的对应值,为保证路基良好的刚度性能,工程现场过湿和过干的压实含水率均需采取措施调整。

    2024年05期 v.40;No.144 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7K]
  • 浇筑式聚醚型聚氨酯混凝土的制备及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性能对比

    胡鼎原;段雨阳;董海军;任正南;徐世法;

    浇筑式沥青混凝土由于其突出的变形追随性而广泛应用于长大桥梁的桥面铺装中,但该材料在高温稳定性及节能减排方面存在明显不足。而聚氨酯混凝土因其路用性能和环保特性,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采用课题组自主研发的聚醚型聚氨酯代替沥青配制了浇筑式混凝土GPC-10,并将其与浇筑式沥青混凝土GA-10进行了性能对比评价。首先,以聚醚型聚氨酯为胶结料,采用GA-10的矿料级配,配制了GPC-10,并根据其裹敷状态及流动性确定了胶石比范围;然后,分别测定了所配制的GPC-10及岩沥青改性沥青浇筑式混凝土GA-10的路用性能,并进行了对比评价及机理分析。结果表明:与GA-10相比,GPC-10高温性能提高39倍以上,低温性能提高5倍以上,抗疲劳性能提高7倍以上,冻融后剩余劈裂强度提高1倍以上,冻融循环不影响GPC-10的密水性,耐老化性能提高1倍以上。最后,通过铺筑试验路段对上述室内研究成果进行了工程验证。

    2024年05期 v.40;No.144 74-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60K]
  • 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传统村落建筑模式语言研究

    李春青;刘山石;金恩霖;陈睿;姜宇涵;

    军事堡寨型村落是我国众多传统村落中比较独特的类型,是不同时代军事制度发展的体现,其内部独特的空间特征是村落研究的重要内容。北京市昌平区长峪城村是明代京西防御体系中的军事堡寨,在不同历史时期展现出不同的空间形态。学界对长峪城村的历史梳理较全面,但对其村落中独特空间以及其形成因素的研究较弱。通过文献查阅和实地调研梳理村落历史演变,借用美国学者亚历山大的建筑模式语言理论,提取研究村落宏观、中观、微观不同尺度层级的模式词汇,挖掘其背后人的活动、需求等“事件”影响因素,深入解析空间模式特征,为同类军事堡寨型传统村落的保护利用提供理论支持。

    2024年05期 v.40;No.144 8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01K]
  • 校园景观设计对大学生偏好特征的影响——以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为例

    王佳琪;李利;王安瑶;

    为探究大学校园景观与大学生偏好之间的关系,以北京建筑大学大兴校区校园景观为研究对象,通过行为观察法和点触式问卷调查获取大学生行为偏好与景观偏好数据,应用图像语义分割、点触率计算等方法量化分析校园景观要素的吸引力,并利用语义分析法进行差异寻因。研究结果表明:滨水休闲区最受大学生喜爱,休憩空间、观景空间、建筑入口附近有更高的停留可能性;大学生普遍关注的景观要素类型是乔木和水体,雕塑、景观构筑物和景观石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场所依恋与景观偏好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性别大学生的偏好存在一定差异性。研究结论以期对提升现代化大学校园景观吸引力提供参考意义。

    2024年05期 v.40;No.144 97-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6K]
  • 《北京建筑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正>《北京建筑大学学报》是由北京市教委主管、北京建筑大学主办的工程类为主的综合性学术期刊。学报以刊登建筑科学方面的基础理论、应用科学和工程技术等学术论文为主,主要反映国内外工程建设领域的重要科研成果。栏目有城市设计与建成遗产保护、绿色建造与建筑工业化、生态修复与能源资源循环利用、智慧城市与精细管理、城市治理政策与制度创新等。

    2024年05期 v.40;No.144 1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4K]
  • 下载本期数据